1.石油的一些问题

2.中国的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吗

3.我国发现那个油田之后石油实现自给自足

4.请问谁有石油价格历史数据

2009年原油_09年7日原油价格

报告内容 2009年末的钢市走势,为2010年开了一个好头,伴随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回暖,预计2010年全球钢铁供需形势更趋好转,钢铁生产快速恢复,进出口规模趋于扩大,钢材价格有望摆脱低位徘徊的运行态势。但由于世界钢铁需求增长尚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蓝鲸钢工作室预计2010年钢铁产品供需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09年全球钢铁市场承受重创,价格指数大幅下跌。 1、从CRUspi的变化情况看,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2009年北美地区综合指数下跌了38.5%,欧洲地区下跌了36.1%,亚洲地区下跌了39.4%。亚洲地区跌幅最剧,源于其自05年以来的迅速上升。08年综合价格指数同05年相比,亚洲地区市场钢材价格指数累计上升了91%,比北美和欧洲市场升幅分别高32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09年三大地区的价格指数平均水平处于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 2、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欧洲经济的缓慢爬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币值变化情况看,美国、日本经济好转程度以及2010年增长预期均好于欧元区和英国,日元、欧元和英镑兑美元在08-09年也出现扭转的趋势。 3、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回调。 截止09年12月31日,WTI原油价格升至79.34美元/桶,再度逼近80美元/桶大关,布伦特和欧佩克原油价格也分别升至77.67美元/桶和76.19美元/桶。同年初相比,价格分别上升了33美元/桶、38美元/桶和35美元/桶,升幅分别为71.2%、94.0%和81.6%。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62美元/桶、62美元/桶和56美元/桶,分别同比下跌了37-38%。 4、海运费价格呈现“驼峰”走势。 同2008年“单峰”走势相区别,2009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呈现为明显的“驼峰”轨迹,6月和11月均表现为大幅上升的态势,海岬型运价指数的“驼峰”走势更为明显,刚好与同期的全球钢材价格走势、美元涨跌以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二、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钢铁产品需求恢复增长,粗钢生产呈明显的放大趋势。 1、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回暖。 (1)美国经济。经美国商务部修正的3季度美国GDP增长2.2%,是连续4个季度萎缩以来的首次增长。2008年美国经济收缩了2.3%,GDP增长在09年第1季度、第2季度分别下降6.4%和0.7%,第3季度GDP增速终于由负转正,预计今年4季度和明年至少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还将持续好转。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得益于庞大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方案,预计对09年GDP增长贡献1.3个百分点,对2010年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 11月份美国制造业PMI综合指数升至53.6点,其中工业生产指数达59.9点,新订单指数60.3点,分别比08年12月份的最低点上升了20.7点、33.6点和37.6点。尽管同10月份相比略有回落,但是蓝鲸钢工作室认为高位震荡显示出制造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美国成屋签约指数持续攀升,至09年的11月份已升至114.1点,环比连续9个月上升。同最低点2009年的1月份80.4点相比,累计上升了33.7点。 (2)欧元区及欧盟。相对于美国经济的乐观期待,欧元区经济形势仍没有达到乐观的程度。IMF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仍处于负增长之中,但降幅在缓慢收窄。从今年的情况来看,10月份欧元区和欧盟27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不含建筑业)分别升至.9点和98.5点,上达到了自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但是同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近期欧洲工业生产情况看,在09年8-9月份大幅回升后,10月份工业生产均是收缩态势。其中欧元区16国下降了0.6%,欧盟27国则下降了0.7%。但从同比的角度看,欧元区和欧盟的工业生产均呈现出恢复的迹象,降幅明显收窄。对比5月份。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工业生产降幅分别收窄了6.6个百分点。 (3)日本。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12月份的PMI指数达到53.8点,连续6个月在50点以上。其中新订单指数达到57.7点,是近两年来的次高水平。 2、需求恢复增长,粗钢生产快速恢复。 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全球钢铁行业正在逐渐恢复生产能力,粗钢产量呈现为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据WSA的预测,2010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2.06亿吨,将比2009年增长9.2%,恢复到2008年水平。根据WSA公布的统计数字,1-11月份全球累计生产粗钢10.9亿吨,同比下降10.8%。其中11月份日产粗钢358.3万吨,比2008年平均日产增长7.3%,相当于年产粗钢13.08亿吨水平。 从08-09年全球粗钢产量增减情况看,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生产在08年降幅最大,08年6月全球粗钢日均3万吨,峰值产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但至08年的12月份,迅速衰减为265万吨,产量大幅降低了33.4%。而同期中国大陆粗钢日均产量降低了25.0%,扣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大幅减少了40.7%,粗钢生产的收缩幅度超过中国15.7个百分点。 与2008年下半年粗钢产量剧烈衰减形成对照的是,自09年1月以来,全球粗钢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当然与全球经济回暖带来的需求增长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不再扮演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领军角色,因为扣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了中国。对比08年12月份粗钢日均产量水平,全球11月份累计增长了31.0%,同期中国大陆粗钢日均产量增长了25.1%,扣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大幅增长36.0%,粗钢生产的扩张幅度超过中国10.9个百分点。

从表列数据看,发达国家粗钢生产恢复程度更为彻底,美欧日粗钢日产平均增长了51.0%,比金砖四国合计日均产量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欧盟27国粗钢产量累计增长了61.3%,美国增长了52.2%,巴西增长了62.6%,独联体增长了54.3%。上述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恢复程度均超过了平均水平。从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看,08年6月份曾达到90.8%,但随后就在金融风暴的打击下,一路下滑至58.3%,下滑幅度达32.5个百分点,后逐步回升至76.9%,累计回升了18.6个百分点。尽管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但目前仍低于80%。 IMF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恢复增长,增速有望达到2.5%,尽管比2008年的增长水平还低0.6个百分点,但相比较2009年的1.4%负增长,无疑还是令人充满振奋和期待的。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了2.2%,是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增长,也是自2007年年底步入衰退以来的最好表现,预计2010年美国经济将增长0.8%;2010年欧元区经济仍不能摆脱负增长,但预计经济收缩幅度将明显收窄4.5个百分点,特别是德国经济增长降幅将收窄5.6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将增长1.7%。“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2010年预计分别增长8.5%、6.5%、2.5%和1.5%。经济形势的好转将带来了需求的恢复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粗钢供需形势将趋于改善,并且基于原燃材料价格的上升预期,蓝鲸钢工作室预计钢材价格将明显区别于2009年低位、窄幅震荡的运行态势。

OK . 相信你能够熬过难关 ,加油喔 我挺你。

石油的一些问题

看不懂的油价:2008年6月,国际油价130美元/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9元/美元,约合900人民币/桶),93#汽油6元/升;2012年3月 国际油价108美元/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3元/美元,约合680人民币/桶),93#汽油8元/升,扣除燃油税改革差价, 2012年3月油价也达到7元/升 。对这些数据我真的是看不懂了!按可比价格计算:900/6=680/x x=4.53 , 综合人员工资上涨、燃油税改制,2012年3月国际油价在108美元/桶,国内93#汽油合理油价应该在5.7元/升;以上计算不知道对不对,错的话大家不要笑话哦!

中国的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吗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42加仑 1加仑=3.78543升 美制1加仑=3.785升 英制1加仑= 4.546升 1桶=158.99升

按照09年2月2日纽约商品原油收盘价格为41.95美元/桶以及参照即时外汇牌价(1美元=6.835人民币 )计算的话,每吨轻质原油价格结果如下:

41.95*6.835*7.2约等于2064.594元人民币

产油量的多少、稳产年限的长短、油速度的快慢、收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不同的小型油井的具体产量也千差万别.

我国发现那个油田之后石油实现自给自足

一、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约20年的高速增长。18-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速度,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近,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期大体也持续了20年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减速的情况。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2001年的8-7%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加快。我们希望经济增速加快的势头能够持续下去。当然我们不能指望现实的增长速度回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位数的高峰。然而经过努力,现阶段的潜在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大力促进增加内需,把未充分利用的财力物力人力动员起来,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二、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和效率与就业并重中国劳动力的充分利用是今后一、二十年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一件大事。但中国劳动力丰盛目前却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参与率较高,当前10年20年又处于劳动力增加高峰期,每年新供劳力逾千万。加上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待转业的剩余劳动力,今后每年需要增加千万个以上工作岗位。而目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约800万个。并且,随着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所能吸纳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每况愈下。目前我国劳动力人数约7.5亿,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人口4.35亿的1.73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要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中国就业问题的出现又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率而付出的代价,是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成本。中国大量人口的就业压力,源于极大的劳力供给与有限的(自然、资本)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取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而不能取其他优先的增长模式。三、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要继续实施并要正名1998年从过去“适度从紧”的政策开始实现宏观政策的转变时,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中国条件下“扩张性”政策或“松动性”政策的一种变换的提法。“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实质是无疑问的。货币政策只是因为考虑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币值,才赋予“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复杂的内涵。它既包含反对通货紧缩的内容,又包含反对通货膨胀的内容(戴根有)。这样可以操作自如,但是人们的印象是缺乏方向感。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社会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不足的局面尚未过去,依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为对应此种问题,除在结构、体制方面取措施,消除长期性障碍以外,还得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治理。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一般地说,可分三种情况:(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实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时,需要取紧缩性的政策;(2)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需要取扩张性的政策;(3)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相当,现实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差距不大,无明显通胀与通缩趋势的迹象时,就应取中性的政策。这是经济学的A.B.C,宏观经济政策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处于第(2)种情况。现期我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回升,但与潜在增长率仍有距离,通货紧缩趋势是低度的,且有减缓迹象。在此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以继续实施适度从松的政策为宜。我以为,现在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其扩张性实质而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其松动的一面或防止通货紧缩的一面而言),实际上是一种“适度从松”的政策,因此,这两个政策目前还没有改弦更张的必要。今后一段时间还是要继续实施,但其内容需要适应形势变动加以调整。检举提问人的追问2009-06-0323:59请问你这是从哪找来的?是09年的经济形势么?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323:59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2008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10.6%。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26.3%。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323:59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2008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4%。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亿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地方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2008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2009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8%,增幅下降37.2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34%。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他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1.8%,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2009年我国能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0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制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建设投资,由配置来集中力量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以及支持“三农”项目,用银行配套、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法,扩大国债投资的带动作用。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0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4.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0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上,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把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0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能源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能源价格、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税费制度,完善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1要想对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确实非常困难,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丝毫不亚于2008年。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得当,作为一个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好的“大国经济体”,中国经济可以在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获得9%左右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也可以维持在3%以下。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看,2009年可以说是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有许多分析家认为“滞胀”可能是2009年全球经济的基调。可笔者认为“滞胀”作为今后2~3年的一个趋势是很有可能的,但对于2009年来说却不一定。关于经济增长,“滞”已成定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现在尚存争论的是“滞”的程度,即是温和衰退?还是严重衰退?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争论的是增长速度的降幅会有多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最新预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会把世界经济拖入一个低增长的阶段。2009年世界经济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3%左右,只有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4.6%的2/3。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会在衰退的边缘挣扎,零增长的可能性极大,增长速度最多不会超过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放缓。但通货膨胀的“胀”在2009年则不会加重,而且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会比2008年下降。因为,伴随着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原油等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会下降,加上前两年美元贬值过大,人们对美元的预期出现变化,美元开始反弹或至少已经趋于平稳,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也会下降。我们预测,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2009年可能会在90美元左右。因此,总体上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2009年可能会得到暂时的舒缓。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1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除了金融部门直接持有国外机构不良资产,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之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世界经济减速,会使出口需求下降;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使金融机构的更加谨慎,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小心。如果说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十分有限,那么2009年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实在、影响程度也会更大。因此,当我们将国际经济环境作为中国经济的决策背景进行考虑时,宁可将国际环境想得严重一些。以便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加以应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大国经济体,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相对有限的大国经济体,以及我国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状况,可以说我们有较好的条件和较大的回旋空间,去应对和减轻国际经济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取一定措施,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帮助企业尽可能使出口需求下降的冲击变得小些。但也要看到,只要外贸顺差下降的幅度不太大,这种冲击对中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外部冲击带来的心理影响,只要我们能够将中国的优势讲清楚,将的信心和将要取的措施讲清楚,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可以使这种影响程度降到相对比较小的水平。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应平衡的首要关系。“保增长、防通胀”是宏观调控的正确选择,只是应该由2008年的防通胀为主,转为保增长为主。这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已经大幅回落到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而且,由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国际收支状况也较好,高储蓄率、劳动力相对宽裕等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仍在,大国经济体应对国际冲击的能力较大,不需要对经济增长的适度减缓而过度反应。目前已经陆续取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应注意矫枉过正。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1关于通货膨胀,如果仅仅用CPI来衡量,可以控制在3%以内。其原因,一是2008年农业继续获得大丰收;二是中国消费品的产能仍处在过剩状态;三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回落;四是前几年,特别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按目前的水平测算,2008年CPI上涨对2009年形成的翘尾因素几乎为零。但我们切不可因此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低了。无论在哪个国家,经济都无法长期处于超过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的区间运行。泡沫总是要破的。与其大起大落,破坏性地调整,还不如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况且,从我国通货膨胀潜在的压力看,也需要我们继续对防止通货膨胀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均较高,在10%~16%之间,经过一定的时滞,会在2009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等下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劳动力成本仍会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房地产等资产类的价格仍处在高位。因贸易顺差、资本流入等引发的被动性货币发行仍会继续,且前几年过剩的流动性还没有完全消化。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6-0400:01关于经济增长。从供给的角度看,生产能力不是问题,主要看生产成本的上升程度和信贷资金的松紧。由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生产成本上升的叠加因素正在从政策层面给予削减;信贷政策也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因此,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产品的销路,即需求是否足够强劲。2009年,外需会继续减弱,贸易顺差可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比2008年下降10%。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中仍有40%左右是加工贸易;在经济萧条时期,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进一步发挥效用。因此,贸易顺差不会下降过大。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也会有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居民个人的收入增长幅度2008年低于2007年,股市、房市等疲软导致居民的资产收入缩水;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会有大的起伏,且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居民改善生活的需求仍比较强烈。上述分析表明,要使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从大的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分为三大块: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中制造业投资受产能相对过剩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难以有大的突破,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产品创新等结构调整方面。房地产投资因为受前几年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需要有一个休整和泡沫释放的过程,也很难再像前几年那样,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对此,应通过恰当的政策调控和心理疏导,使其在房地产价格水平适度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因为,现阶段我国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且,房地产投资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体的建议是,鼓励正常居住需求、抑制投机需求、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特别是各级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因为交通通信等许多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公共产品,应该由组织引导进行投资。另外,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应该取一定刺激措施。再者,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平衡状况良好,能够有所作为。综上所述,从需求角度看,2009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需要认真应对才能较好地化解危机

请问谁有石油价格历史数据

你没听说过成品油进口么? 每年要进口,还怎么能说自给自足呢

广东口岸1至4月成品油进口量同比下降14.5%

2009年05月26日10:23

广东口岸1-4月累计进口成品油432.3万吨,同比下降14.5%;进口平均价格为333.4美元/吨,同比下降49.4%。

海关总署网站5月25日消息,据海关统计,广东口岸1-4月累计进口成品油432.3万吨,比08年同期(下同)下降14.5%,价值14.4亿美元,下降56.7%;进口平均价格为333.4美元/吨,下跌49.4%。其进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进口量相对稳定,价格处于低位。09年以来,广东口岸成品油的进口量小幅下降,但各月进口量相对稳定,在94-117万吨之间。月度进口均价则继续处于低位。

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最大进口方式。2009年1-4月,广东口岸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成品油243.3万吨,快速增长25.9%,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56.3%,超越一般贸易方式成为进口最大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84万吨,下降40.7%,占42.6%。

三、东盟、韩国和日本为主要进口来源地。2009年1-4月,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成品油198.5万吨,增长16.5%;自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63.9万吨和47.8万吨,分别下降6.9%和32.1%,上述三者进口合计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71.8%。

四、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口主力军。2009年1-4月,广东口岸国有企业进口成品油192.6万吨,下降24.7%,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44.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成品油148万吨,增长21%,占34.2%。

五、主要进口品种为5-7号燃料油,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进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1-4月,广东口岸进口5-7号燃料油216.7万吨,下降18.1%,占同期成品油进口总量的50.1%。同期,分别进口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65.2万吨、63.3万吨,分别增长80.6%和17.3%。

2009年1-4月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费税的提高导致成品油进口成本增加;二是国内成品油产能扩。随着2008年下半年新投产炼油能力的逐步释放以及2009年新增产能相继投产,国内成品油产能增幅将远远高于需求增幅。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欧佩克减少原油产量效果显现,油价已经止跌回升,5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58.14美元/桶,相比于前期的低于40美元/桶增长了50%左右。而中国5月8日试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而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只是在“有控制地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上诠释了“量化”的操作,但还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跟踪关注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将办法不断完善、细化明确,打破垄断,使油价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在油价低迷时,抓住时机进口成品油,加强战略性成品油储备,保证国内供给防止油价大幅波动;三是振兴石化产业,通过补贴和银行优惠等方式鼓励石化企业走出去,鼓励海外并购,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确保中国成品油供给,积极维护国内市场稳定。

(刘瑞鑫编辑)

://finance.cn.yahoo/q/hp?s=PTR&a=5&b=23&c=2000&d=1&e=8&f=2009&g=d&z=66&y=0

雅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