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汇报

2.2019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3.海南省人民2010年工作报告的2010年主要任务

4.国家对发展生态农业有什么政策和扶持?

5.农业新政策补贴有哪些?

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生态效益指标_农业农村部关于渔业油价补贴最新的政策

粮食直补:每亩13.5元。 水稻良种补贴:早、中、晚稻分别为每亩10元、15元、15元。 农资综合直补:每亩71元左右。 农机具购置补贴:以不超过农民购买农机具价格30%的比例给予补贴。 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77元/50公斤,中晚稻79元/50公斤。 棉花良种补贴:补贴范围是华容、安乡、澧县、南县4个县,每亩15元。 油菜良种补贴:补贴方式是与种植面积挂钩,每亩10元。 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每头补助100元。 生猪良种补贴:补贴范围是17个项目县,每头补助40元。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3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按在校寄宿生的1/3确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中央财政补助由现行的人均20元增加到40元;地方财政也将把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困难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小飞鹏 回答纳率:4.5% 2009-06-03 20:19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惠农政策摘选1、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 3、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4、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抓紧出台对涉农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5、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加大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充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 6、提高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7、加大力度支持重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8、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9、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权属落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组织;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 10、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1、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尽快建立健全产权,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完善林木伐管理制度。尚未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在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和搞好勘界发证基础上,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大财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 12、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20:26

13、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加固和改造。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开展门诊统筹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14、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

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在稳定执行以往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再次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主要有: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收购价0.92元/500克,中、晚籼稻收购价0.94元/500克,稻谷平均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较上年提高13元;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 ●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今年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总额将达到100亿元; ●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将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并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汇报

目前的河南的农业补贴主要是三农的补贴政策,发布这些政策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能鼓励到种植农民,那都有什么补贴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2017年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都有哪些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

 1、种粮大户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

 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河南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一)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按照国家?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我省重点补贴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着力提升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我省在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选择11大类33个小类87个品目机具列入补贴范围(详见附件1),其中农用航空器作为新产品补贴试点。

 全省选择粮油生产关键环节的部分机具品目敞开补贴,主要包括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捡拾压捆机(含压捆机)、粮食烘干机、花生收获机等机具品目。

 各县应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在省定品目中,选择部分品目作为本县补贴范围;有条件的县,要根据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补贴资金规模,选择部分关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其他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的补贴范围,具体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标准由地方自定。

 手扶拖拉机仅限在丘陵山区县补贴(国家统计局界定,详见附件2)。

 鼓励开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创新农机信贷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民购机、用机。

 (二)补贴机具产品资质。补贴机具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除新产品补贴试点外,补贴机具应是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

 补贴机具产品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标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

 (三)补贴标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原则上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具体补贴标准按《河南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另发)执行。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按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和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补贴。

 为鼓励支持农民购买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的积极性,2015年省财政对购置农用航空器、秸秆捡拾压捆机(含压捆机)、粮食烘干机、水稻插秧机进行累加补贴,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当地农业生产急需和薄弱环节的机具给予累加补贴,是否累加补贴,累加补贴率或补贴额度由当地自行确定。

河南省农业补贴最新消息

 河南取消县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以下是《河南省2016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农业保险的工作重点。

 重点一:取消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县级保费补贴

 为减轻产粮大县县级财政压力,自2016年起调整河南省现有104个国家级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补贴政策,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比例,市级财政补贴比例不变,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原县级财政负担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负担。

 重点二:地方特色险奖励政策

 为鼓励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通过险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河南省出台了地方特色险奖励政策。自2016年起,对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开办的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未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品种,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市县财政提供保费补贴且落实到位的,省财政根据当年预算安排情况,提供最高不超过市县实际到位负担保费比例50%的奖励,奖励资金继续用于支持农业保险发展。

 重点三:明确违法退出机制

 为督促农业保险承办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2016年的农业保险方案,明确了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的违法退出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凡因农业保险业务被省级及以上监管部门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承办机构,各级财政三年内不支持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再负担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猜你喜欢:

1. 2017年国家还有没有粮食补贴发放

2. 2017河北农业补贴政策

3. 2017农业补贴政策公告原文

4. 2017农业补贴政策

5. 2017年合作社养殖补贴标准是什么

2019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最新出台的农业补贴项目、农业补贴政策措施。2015年农业补贴项目有哪些?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

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

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

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政策

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

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

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商业性农业保险有哪些?

商业性农业保险是什么意思呢?商业性农业保险有哪些?

农业保险的险种有很多,仅仅列出其中一部分:农产品保险、耕牛保险、生猪保险、养鸭养鸡保险、油菜蔬菜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棉田地膜覆盖雹灾保险等等都是农业保险的险种,从险种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农业保险的险种主要是以农业的标的物来分类的。

惠农政策多且杂,按照惠农政策的涵盖范围及其特点,可以把这些政策分为三大类:

优惠政策、补贴类政策、专项扶持类政策。

优惠政策类是合作社普遍可以享受的,

在工商局注册后,

合作社对自己项目建设完成,

可以找相关的政策发布部门申请。

涉农企业或者合作社可以享有的税收减免、

用水用电优

惠等其他的优惠政策类。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购机优惠2012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5亿元,约30%用于支持合作社购置农机装备。

(2)土地流转优惠

部分地区对合作社土地流转优惠补贴,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向合作社流转,静待以后各地出台土地优惠政策。

(3)税收优惠

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4)用电用水优惠

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电力部门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从低执行的政策。

补贴类政策

补贴类基本都是先建后补,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得到当地部门的认可,得到当地的

支持,做好项目报备,然后再申请补贴,等项目验收通过,才能拿到补贴。

国家给予农业企业或合作社补贴、购机补贴、种粮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等,从

2003年开始,主要的农业补贴有:

2003年开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

2007年开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2008年,对粮食大户的奖励政策,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

殖小区建设。

2012年,肉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2013年,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增加农业保险品种,开展农作物制种、

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增加农业保险品种。

其他,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等等。

专项扶持

专项扶持类是国家对某些农业项目或者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资金额度较大,多要求

带动性强、可行性好,社会效益好,能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

无害,获取此类项目,编写申报材料是重点。

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专项扶持:

1月,农业综合开发贴息项目,要求单笔不低于100万,不高于6000万。

2月,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项目,当年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3月底前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扶持资金-160万。

4月底前后,农村幸福院项目资金3万元,新网工程项目,扶持资金200-400万。

3-5月,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供气等沼气工程项目,扶持资金20-80万。

6月前后,科普惠农项目,扶持资金10-40万。

8月左右,“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左右。

10月底前,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

“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扶持资金龙头企业100-300万,合作社50-150万。

9-11月,各省农技推广项目,扶持资金、中央投资专项资金项目。

财政支农文本常年申报,合作社自身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等,扶持资金10-100万。

另外,扶贫办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扶持资金500元,视情况而定。

对于不同的政策类别,要对症下药才能拿下。下面送上拿到农业补贴三大绝招!

绝招

1查条文,筛信息

及时关注科技、发改、财政、农业、商务、林业、供销总社、水利、工信九大部委及

其相关的省、市部门网站农业补贴类信息。了解关键技术、合作社自身建设、配套服务设

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了解的补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自身的补贴类

信息,从而向对口部门申报相关的农业补贴。

绝招

2结合当地,突出带动性

申请补贴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如果申报材料不规范,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专

家不能充分理解不能评判,造成申报失败。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应该从人员安排,文件解读、规划、机构对接甚至资质准备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准备。

绝招

3多找,加强沟通

项目要提前立项给报告,项目实施过程要汇报,加强相关部门沟通,验收工作也做充分,补贴类都是“先建后补,先干后奖”,验收关系到最终补贴是否能最后到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信息畅达,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项目实施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

大多数合作社发愁的便是这项目如何通过,怎样组织项目申请材料才能起到最大效果呢?建议对项目通知进行剖析,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制定申报排期,编制申报材料。

项目材料要突出:

1、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2、无污染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甚至对环境有益;

3、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地主导产业或者能够引导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项目验收很关键,为防止项目金投入到其他地方乱用,现在项目多为先建后补模式,

因此项目验收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扶持资金能够到账的问题。

那么,怎样通过最后的项目验收,拿到资金呢?

1规范运作

项目资金要用到项目上,资金不能乱用。

2提前准备

项目答辩材料,现场建设、财务报表等要准备妥当。

3勤沟通,多跑腿

多和地方沟通,多和专家沟通,让其帮助支招,把项目做好。

4关注项目实施验收信息

项目实施标准及验收信息会在网站或者由省、市、县,下发到合作社,合作社要耳聪目明及时掌握验收考察信息,给自己争取准备时间。

拿到农业补贴的关键:查准条文、抓住时机、做好公关!国家惠农信息杂多,农业补

贴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合作社,农业补贴的时间往往有限,错过时机只能等来年再拿,做好

公关对于农业补贴项目的验收及当地部门的配合至关重要。

如果有条件的朋友,

可以

轻一些专家来帮助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海南省人民2010年工作报告的2010年主要任务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3.13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5.01亿元,增长12.1%,全市经济在总量、速度、结构、质量等方面全面向好。

一是从总量看,全市经济规模迈上新的台阶,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753.22亿元,总量突破7000亿元大关,近年来一年突破一个千亿大关。

二是从增速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3和1.9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且逐季提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别为11.5%、11.6%、11.8%和12.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处于平稳上扬轨迹。

三是从结构看,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为十年来首次上升。

四是从质量看,转型创新发展取得新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规模工业增幅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全市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将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80%以上。

(二)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一产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和复杂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52.2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蔬菜产量增长7.8%,猪、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0.3%、2.7%和1.8%。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实现经营收入105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3.4%。

工业趋稳回升。全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53.28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和4.3个百分点,工业发展逐步由“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大部分行业快速增长,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增速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56.2%、36.6%和20.4%,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2.2、22.6和6.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今年有望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995.11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提升4.2个百分点,既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16.3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大中型企业增速;小微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0%,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三产发展加快。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增幅提升0.1个百分点,旅游、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006.3亿元,同比增长28.5%;房地产销售面积达184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7.33亿元,同比增长17.7%,在全市服务业各行业中增速居第一位。

(三)三大需求稳中有升

从投资看,逐月回升。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3.39亿元,同比增长20.1%,投资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6月以来,投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呈现逐月提升的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29.32亿元,同比增长30.8%,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3.61亿元,同比增长11.8%,呈逐步回升态势。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激活民间投资作用较为明显,2013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093.4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7.3%,成为全市投资主动力。

从消费看,稳中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和0.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全年分别增长22.7%和14.3%;住宿、餐饮业出现较大回落,分别下降5.8%和增长7.3%,同别回落18.3和7.4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增速同比提升,全年实现零售额550.4亿元,增长28.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销售稳步回升,全年实现零售额1.65亿元,增长22.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中西药品销售增幅回落,全年实现零售额146.61亿元,增长16.3%,同比回落32.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热销,受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珠宝类商品销售趋好,成为市场消费的一大亮点,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5.1%,提升12.5个百分点。

从出口看,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出口额61.66亿元,同比增长19.2%,出口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3和1.6个百分点。

(四)三大收入增长平稳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83.89亿元,同口径增长1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63亿元,同口径增长23.8%,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9%,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企业收入稳步提升。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834.69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404.9亿元,同比提升23.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662元和112元,同别增长10.5%和12.6%,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运行环境相对宽松

物价涨幅相对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低于3.5%的调控“上限”,在省会城市中居第14位,涨幅处于平均水平。金融存贷稳步增加。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达10148.76亿元,比年初增长15.3%,其中个人存款达3507.51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呈现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余额达9633.02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就业人数稳步增长。由于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就业形势较好,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93万人,高于前两年水平。为民办实事顺利推进。全市44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整体来看,长沙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业面临下行压力。从近年来长沙工业发展看,规模工业增速呈现下行态势,在2010年达到24.0%的峰值之后出现了向下“拐点”,2012年增长16.8%,2013为14.0%,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机械和食品制造业两产业集群等回落明显,同别回落13.5和6.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依然不旺,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5%,同比依然回落,同时企业利润增速趋缓,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二是投资项目支撑不足。从全省来看,我市投资增速依然偏低,2013年全市投资增速低于全省6.0个百分点。从续建项目来看,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出现下降,今年续建项目1772个(不含房地产项目),比上年减少13.1%,续建工程量1083.02亿元,比上年减少10.1%,续建项目中亿元项目个数虽然增长,但续建项目投资总量下降8.6%,续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6.71亿元,比去年下降17.5%。三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013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严控性消费、居民收入增幅出现回落以及刺激消费政策结束等因素影响,加之支撑全市消费快速增长的商品单一,汽车、成品油等热点商品经过近几年高速增长之后,拉动作用减弱,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全市消费增速低于预期,2013年增速创近年来新低。从未来看,提升消费需求的动力尚不明朗。

二、2014年长沙经济展望

2014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好转,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经济有望延续平稳态势。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拖累我国经济发展。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有望进一步优化,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望延续。

从全市发展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仍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从政策层面看,作为“两带一部”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日趋明显。省委对长沙发展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并向长沙下放4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些将为长沙今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提升“三量”、力行“五推”的发展要求,必将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从消费需求看,长沙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核心城市,未来信息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如2013年全市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7%,提升23.7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137.8%,提升99.1个百分点,反映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类商品销售成为消费品市场的热点领域。同时,传统消费热点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6.5辆,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汽车有关的服务产业有望快速发展。

三是从城市发展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将为长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这对长沙是重大利好。长沙交通枢纽优势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方面大有可为,预计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人口构成看,非农业人口占比为37.2%,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今后推动城镇居民市民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为消费和投资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从增长动力看,投资增长蕴藏潜力。目前,大河西投资正处于高峰期,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县域融城步伐的加快,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加快推进以及交通设施、棚户区改造、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投资持续扩大,投资领域和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从2013年全市民间投资看,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6.9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5.8%。随着民间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全市投资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展。

三、加快长沙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应围绕“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住工业和投资两大支撑点,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消费、扩大开放度。

(一)突出抓大产业,稳工业增长。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引进一批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推动有实力大企业与本地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平台,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规模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升级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工业由依靠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分散布点向集聚集群转变。

(二)全力抓大项目,保投资增速。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增长速度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要启动一批重大后备项目,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的储备,加快启动地铁三号线、万家丽城市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建议将产业投资纳入对区县(市)考核,促进产业加快转型。三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楼盘品质、加大楼盘配套功能,增强对市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四是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积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重视服务业,提三产贡献。一是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服务业牵涉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应尽快成立服务业发展和考核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奖励措施。二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扶持力度。加快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休闲、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发展;以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业为主导,加快电子商务、社区商业、商贸物流等配套产业建设。

(四)构筑区域中心,促消费升级。立足当前,汽车和石油类商品是我市目前消费两个最大类商品,应加大对中高档汽车销售企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力度,抓住公车改革带来的私车购买量增长契机,继续做大做强全市汽车产业,同时带动石油类等上下游商品的销售,确保汽车行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着眼长远,积极推动消费转型创新,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为目标,加快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势,鼓励和引导发展新兴商务业态,通过节会等多种形式扩大消费品市场辐射力。

(五)着眼大开放,扩外向经济。外向型经济是长沙发展中的“短板”,应着眼“三倍”的长远目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历史性机遇,打造综保区、出口基地、进口基地、开发园区四大平台,推进品牌带动、平台优化、主体培育、外贸扩张、外经拓展、全域开放、环境优化等八大工程,加速长沙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国家对发展生态农业有什么政策和扶持?

今年的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贯彻《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指导海南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党中央、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机遇千载难逢,责任重如泰山,需要我们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开局,创新改革破题,科学高效实施,努力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天堂,建设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

围绕把海南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定位,将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合理规划陆域、海域、生态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分区,合理规划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配置布局,控制好开发的节奏与时序,提高的整体利用效率。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完成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二是修编完善现有规划,完成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三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抓好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对规划的执行管理、有效实施。

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取精神,与国家各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尽快拿出各项政策的具体规定、操作方案,将中央给予我省的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开放政策等各项政策早一天在海南落地、实施,使之成为海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精心策划并做好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与国家各部委的汇报、沟通力度,争取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西环铁路、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各部委的专项规划。

组织精干力量,引导国内外媒体,全面、准确、多角度宣传院文件精神,搞好政策解读,凝聚民心民智,形成全社会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舆论氛围。

动员全省力量,制定规则、重拳出击、属地管理、长效监管,严厉打击黑车黑导、欺客宰客、“两抢一盗”行为,打一场全民参与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决不允许害群之马伤害国际旅游岛的整体形象,着力打造整洁、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力抓好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的十件大事。精心组织和办好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引进大型免税集团或大型商业公司建立、经营免税店;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和度区,启动海上旅游;规划、招商一系列大型综合游乐项目;建成海口、三客到访中心,对旅游标识系统、厕所等服务设施全面改造;组建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开展高质量旅游宣传促销;策划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娱、会展、赛事活动;综合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下大决心推进旅行社、导游管理体制改革。

(二)继续扩大投资上项目,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35个,年度投资550亿元。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研究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在铁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居民住房、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领域,抓紧策划推出一批项目。精心组织实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确保完成时序进度。二是确保160万吨造纸一期、80万吨甲醇、中航特玻一期、华盛水泥三期、马村港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快东环铁路站场、出口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东环铁路年底建成运营。三是加快推进海南航天发射场、大广坝二期、三亚绕城高速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海南电网改造、东方电厂二期、中海油精细化工、海棠湾等一批重点旅游房地产项目和30万大箱卷烟搬迁扩建工程。力争西环铁路、红岭水库年内开工。创造条件,争取昌江核电、博鳌机场、60万吨PX、200万吨PTA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100万吨乙烯、200万吨LNG、LPG制烯烃、洋浦石油储备基地、中石化成品油储备基地、海南炼化扩能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五是妥善解决项目用地指标、环评、征地搬迁等问题,优化施工环境;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审计,杜绝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努力把这一系列重点项目建成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优质工程。

(三)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是抓紧规划、招商建设大型主题公园、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房车旅游度示范基地、休闲体育运动基地、三亚邮轮母港、海口游艇码头和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商业一条街。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游、海上游、房车游、露营游、保健养生游和休闲农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二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房地产业规划,科学有序供地,优化开发结构,强化公共配套,打造生态人居品牌。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抓住当前岛外需求旺盛、投资加大的有利时机,加快海口、三亚等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面貌。编制房地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盘活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三是立足、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做大金融保险、商务中介、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数字海南”建设。充分利用洋浦保税港区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开辟新航线,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建设医疗康复和教育培训机构。四是抓紧实施省已经出台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用地、人才培养及引进等优惠政策,从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支持服务业发展、安排2000万元作为促进金融发展的专项资金。

加快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用好“无疫区”金字招牌,招商引进大型肉联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建设槟榔、胡椒、乳胶、蚕茧、竹笋等深加工项目。二是重点支持在海口已开工的、总投资12亿元的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打造全省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支持农垦在天津建设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使之成为辐射华北、东北市场的海南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三是在农业部的支持帮助下,开工建设南繁检验检疫中心,共同把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四是集中连片建设一批标准化设施农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打造全国冬季绿色瓜菜生产和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五是建成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和预警防控中心。六是继续实施农产品预冷库工程,新增冷库库容3万吨,总库容达16万吨,年处理能力300万吨以上。七是进一步利用已开通的海口至营口的集装箱航线,扩大海南农产品北上的销售。八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九是延伸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十是省与市县财政拿出不低于770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民小额贴息,力争带动农民小额25亿元。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南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集约发展立足本地优势的新型工业。一是紧紧围绕延伸新型工业产业链,鼓励扶持发展油气化工、浆纸、汽车、医药、铁矿、石英砂、橡胶等下游产业链项目和配套项目,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谋划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商品加工业。二是整合科技,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发展、上规模。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加快发展软件研发、软件服务外包和动漫游戏等产业,支持海口药谷加强南药、黎药和生物医药的自主研发,积极发展以特种玻璃、太阳能电池为重点的新材料,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鼓励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今年省财政拿出4000万元给予重点扶持。利用我省海外引才引智平台,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三是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抓住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发展的市场需求,主动寻求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我省建设修造船和海洋工程基地。支持中海油、中石油建设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基地。加快建设三亚崖州、儋州白马井中心渔港,确保琼海潭门等一批中心渔港建成使用。发展远洋捕捞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出口,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统筹推动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老城开发区、金牌开发区、昌江循环经济区、定安塔岭农副产品加工区等园区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优惠政策配置,加大定向招商力度,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五是认真落实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延续和完善去年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省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500万元,其中贴息4500万元,撬动中小企业担保15亿元以上。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为服务中小企业的省级担保平台注资。

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推动城乡、区域优化配置。一是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把城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强城镇管理,进一步探索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全面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加强科技培训、信贷和财政等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拉动的山区特色产业。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特色村庄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1200个,新修农村和垦区公路2400公里,完成6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四)深化各项改革,创造发展活力

今年重点抓好十一项改革:一是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指导、督查市县用好用足省里下放的行政事权。二是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农垦总公司独立运作和农场公司化改造步伐,完善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制。三是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与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旅游投资控股公司。四是争取海胶集团上市,加快先锋医药、康芝药业等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后备上市公司。五是继续推进农信社改革,逐步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六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完成省林业公司、省建筑总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七是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下半年启动国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国有林业。八是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九是全面推行惠民“一卡通”改革,确保各项惠民补贴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十是调整农税办、乡财办职能,理顺并形成高效有序的社保征缴体制。十一是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推行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居民电价、水价“阶梯式”管理,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

(五)抓好促销招商,拓展岛外市场空间

继续加大“三大促销”力度。今年,省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国际旅游岛整体形象宣传,用于旅游、热带农产品、房地产等优势产品的市场开发与促销,积极引导企业、媒体和社会力量多元联动促销,全方位拓展岛外市场。

进一步加强招商选项。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创造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税源,有的放矢地招商选项。出台优惠政策,实行激励机制,发挥海南增列进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的政策效应,引资金、引项目、引会展、引赛事、引客源、引物流、引出口订单、引科技创新产品、引精英人才和管理团队。精心策划在香港、环渤海、长三角等地举办的商贸推介会和泛珠地区项目洽谈会。吸引侨资侨智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

加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强与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扩大对越边贸。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在扩大海南开放中的品牌作用,努力打造国家休闲外交基地。认真组织好上海世博会海南周活动。

(六)实施重点环保、新能源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抓住中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机遇,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好十二项环保、新能源工程建设。一是推广太阳能利用、冰蓄冷、节能灯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健全能源消耗监测网络,强化执法监督,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控制目标。二是取多种补偿方式,推行在公共建筑和新建12层以下民用住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组织相关企业在我省研发、生产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组件。三是确保100兆瓦太阳能电池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努力把海南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基地。四是稳步发展风电,确保东方2个风电场建成。五是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万户,加大沼气的工业化生产和利用。六是加快6万吨生物柴油产品在省内推广使用,开工建设10万吨燃料乙醇。七是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八是确保25个污水和21个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网竣工使用,对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专业化公司运营。九是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继续实施海防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1.7万亩。十是加大对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和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加强对珊瑚礁、红树林、海岛等海洋与环境的保护。十一是健全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由每亩11元提高到14元,财政安排1.53亿元用于市县生态转移支付。十二是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保责任制和问责制,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

(七)继续改善重点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下大决心、下大力量,抓住政策机遇,在解决低收入群众、教师、医生、干部职工的住房困难方面,今年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市县的考核。新建廉租房7800套、39万平方米,购、改、租廉租住房2200套、11万平方米。省财政拿出1亿元,与市县财政联手解决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继续推动农垦、国有工矿区与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民族地区民房改造8000户。对农民自建住房,开展小额信贷试点。推动抗震安全民居建设。在岛外需求强力拉动海南房价节节攀升的形势下,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强化高效优质服务,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双限”商品房。提高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运用住房公积金改革试点、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等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住房困难的职工群众早日受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开展“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以市县为主、省财政资金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完善“三段式”职教办学模式,逐步扩大涉农专业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中职教育范围,探索电大和高职院校开展中职毕业生在岗深造。从今年1月1日起,拉平高中、中职和幼儿园教师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加快海南大学“211工程”、桂林洋高校区配套建设,推进省市共建琼州学院。

健全就业社保体系。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困难家庭至少有1名适龄劳动力就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60岁以上农民养老保险全省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不少于100元。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省托老院,新建及改扩建36所乡镇敬老院。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李嘉诚基金会捐助的海南农村卫生扶贫项目,与香港言爱基金会共同建设省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继续实施亮睛工程,争取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无白内障盲省。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解决2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改厕工程受益6万户。完善人口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成省文化艺术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争取三亚奥林匹克湾和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经停港项目开工,做好国家南海博物馆、省体育中心和海口江东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前期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办好2010年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努力办好欢乐节、首届东坡文化节。加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保护与传承,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精心策划组织海南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文明高效机关、文明规范行业、文明诚信企业、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文明礼仪,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各级维稳责任,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件。进一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决不能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羁绊与隐患。加快无毒社区、无毒村镇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构建“平安海南”。深入开展对道路交通、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建设领域施工、消防等安全方面的,综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继续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基层建设,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

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驻琼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国防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八)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效能

建设国际旅游岛,各级、公职人员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必须坚持为民施政的理念,促进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发展环境,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充分发挥对经济的组织、调控、服务功能。把研究、制定、完善和实施好政策作为的一项重要职能,继续执行去年实施的促进产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扩大社会就业等政策,抓紧落实今年1月省新出台和修改完善的10项政策,根据需要,审时度势,出台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督导、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政策动力。

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急企业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流程与时间。大力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吃拿卡要”行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严加处置。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和法律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加强学习型建设,强化公务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坚决克服浮躁心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想方设法妥善解决群众、基层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担风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开阔国际视野,树立现代理念,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勤俭办事,科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监察和审计,做到行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努力建设一个高效清廉、依法行政、人民满意的。

各位代表!二十二年前,海南以最大的经济特区的身份,登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二十二年后的今天,海南又肩负着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崇高使命,踏上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伟大征程。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实现“十一五”的目标、为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而不懈奋斗!

农业新政策补贴有哪些?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取得了一个全面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的胜利,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长城市与农村,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长效机制。由于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中央委员会和院顺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着和远影响深远的战略。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坚持让更多取减少和放松管制,和不断改善农业保护制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并继续解决的最迫切的实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整个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罕见的情况。连续四年的粮食产量,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农村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业和农村形势和全球性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和政策上的工作,“三农”是完全正确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很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贸易竞争的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的及时和适当的控制难度较大,要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困难,需要一个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困难,并呼吁加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并做好困难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全党必须深刻理解面临的“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充分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做“三农”工作,食品安全,警钟应始终吹了加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始终坚持。 2008年和以后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整合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加快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明显,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基础,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农业和受益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力度。 (A)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引导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效地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坚持和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松管制的指导方针,并坚持在本财年或以上的县级农业投入品的总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增长,坚持以国家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2008年,财政支农的增量要明显高于去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增量显着高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年。耕地占用税新的收入“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以确定一些城乡规划,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资金。自2008年以来,国家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强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不同的情况下,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投入立法。 (B)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度。按照合适的条件下,着眼于长期,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直接补贴种粮,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补贴。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各类补贴购买农业机械和工具,并提高补贴标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所有农业县。大约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全面贯彻落实的政策配套生产的粮食,油料,生猪,奶牛,增加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逐步形成稳定的,规范的制度。根据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品的补贴。强农惠农政策,集中产区倾斜倾斜,以提高生产能力。继续在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为了增加收入,通过结构优化,布局规划和建设,农业优势区域继续做好,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了降低成本,收入,大力发展保护性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非农就业收入,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的创业环境。努力增加农业收入的好处,通过政策扶持,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是重要的农业产品和农业产量和价格。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以保护集体产权的农民的收入,并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D)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着眼于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加快摆脱的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声音的因素,生产的统一市场,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互动促进了共享。切实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提高行政机构的设置在各个层次与职能,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管理。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障供应和需求的农产品,平衡和质量安全的总体平衡。 (一)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有效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积极发展水稻生产,扩大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合理引导玉米消费。继续实施各种项目,用于粮食生产。在食品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主要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政策。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重点对一些基本的条件下,较高的生产水平,并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着手开发一批有优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可能增加储备粮食产区。展开废弃西部地区的基本口粮田建设。落实粮食负责制,销区和平衡生产和销售领域,以稳定粮食自给水平。保险政策,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石油生产,鼓励优势区域发展,棉花,食糖生产,努力提高质量和产量。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支持农垦企业建设大型粮食和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继续强化“菜篮子”负责制,“菜篮子”生产,以确保稳定的发展。积极推动蔬菜等园艺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加快转变的牲畜和家禽实行“以奖代补规模养殖,实施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补贴的政策。的液态奶标识制度。实施健康养殖,强化水生生物养护和落实禁渔休渔制度,加强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有条件的应积极发展的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系统。(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快农业标准修订制定。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扶持龙头第一,规范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实施的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依法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巩固成果。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风险评估,提高农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启动实施的示范项目“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农业新政策补贴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建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补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补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补贴、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补贴、奶业振兴行动补贴、畜牧良种推广补贴。

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补贴、产粮大县奖励、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

扩展资料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2、农机购置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选取确定本省补贴机具品目,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应补尽补,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增加畜禽粪污化利用机具品目。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

3、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引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选择地理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保护提升。

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中央财政对符合创建条件的安排部分补助资金,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后,再视情况安排部分奖补资金。

5、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以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为载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规范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建设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奖补资金予以支持。

6、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2019年支持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湖南、广西、云南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示范。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尽快修通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进村入户取市场化建设运营,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

7、奶业振兴行动。重点支持制约奶业发展的优质饲草种植、家庭牧场和奶业合作社发展。将奶农发展家庭牧场、奶业合作社等纳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进行优先重点支持,支持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8、畜牧良种推广。在内蒙古、四川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以及存栏能繁母羊、牦牛能繁母牛养殖户进行补助。在黑龙江、江苏等10个蜂业主产省,支持建设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9、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重点县为单位,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和大豆及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探索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1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供销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为从事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提供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11、农机深松整地。支持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全国作业面积达到1.4亿亩以上,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12、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轮作休耕试点面积为30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2500万亩,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大豆、花生、油菜产区实施;休耕试点500万亩,主要在地下水超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

13、产粮大县奖励。对符合规定的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制种大县、“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省份给予奖励。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统筹安排;其他奖励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用于扶持粮油产业发展。

14、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由省级人民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省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15、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中央财政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拨付到省区,由地方制定具体的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补贴标准、补贴对象、补贴依据等,并负责将补贴资金兑付给玉米、大豆生产者。

参考资料:

青田县人民-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